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鉅款受潮爛成漿兌回40萬

中國時報【陳志賢╱台北報導】
雲林斗六市西市場一名薛姓魚販,將一年來辛苦賣魚所得交給母親保管,母親把鈔票用塑膠袋包裝,藏在走廊牆角隱密處,不料該處潮濕且壁癌嚴重,加上過年大掃除時被水及清潔劑沖到,造成鈔票發霉受潮成「鈔塊」,所幸經調查局鑑識人員逐一拼回受潮鈔票,母子2人歡喜兌回40萬6000元新鈔。

汙濁受損 結痂變鈔塊
今年初,薛姓魚販抱著「鈔塊」向台銀斗六分行求助,由於鈔票無法分離,難以認定張數或真偽,銀行建議向調查局申請鑑定,再憑鑑定報告辦理。

3月5日,雲林縣調查站將鈔塊送調查局鑑識科學處,經鑑識人員完成鑑定報告後,送央行兌換40萬6000元,薛母在4月3日從台銀領取了新鈔,相當感謝調查人員給予的協助。

鑑識人員說,這批送鑑的「鈔塊」潮化非常嚴重,不僅滿布黴菌、汙濁惡臭,且沾粘結塊,票券中央糜爛成漿,幾乎無法一張張完整分離開來。

分離後拼對 換成新鈔
鑑識人員先將鈔塊浸泡於濃度75%的酒精中,一方面殺菌去汙、一方面軟化鈔塊,經揉捏按摩使邊緣處鬆脫後,以工具慢慢將其分離,由於每張票券的中央已糊化,剝離的過程中票面難免破損。

鑑識人員以細心與耐心將破損的鈔票逐一拼對恢復原貌,接著再對拼妥的鈔票進行真偽鑑定,確認其紙張、油墨、印刷及各項安全特徵,認定此批汙濁破損鈔票檢體中計有2000元券14張、1000元券420張。

調查局昨表示,鑑識科學處自95年起,接受中央銀行委託辦理民眾遭水淹、受潮、蟲蛀或是火燻等受損的鈔票鑑定,迄今已經受理鑑定587案,獲兌金額2860萬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