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稅制不公!百坪帝寶僅值兩千萬

https://tw.news.yahoo.com/%E7%A8%85%E5%88%B6%E4%B8%8D%E5%85%AC%EF%BC%81%E7%99%BE%E5%9D%AA%E5%B8%9D%E5%AF%B6%E5%83%85%E5%80%BC%E5%85%A9%E5%8D%83%E8%90%AC-085019313.html

 

高房價成為民怨之首,已經多年。台灣最落後的房地產稅制,也成為眾矢之的,民間怒火一點即燃。

正在研擬房屋、土地交易所得合併課稅「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財政部長張盛和,不過說了一句基本課稅原則,「希望拔到最多鵝毛,聽到最少鵝叫聲。」

隔週,多個社運團體組成的「巢運」馬上到財政部表態,要求張盛和「拔鵝毛,就要讓鵝痛」。尤其是建商、投機客,這些囤房、囤地的「肥鵝」。

這一廂,建商、地主已急得直跳腳。商業總會理事長、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就說,「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是台灣的「災難」。更批評政府在房地產實價登錄上路時,強調短期內不會用來課稅,現在卻出爾反爾,「沒有誠信。」

前財政部長、現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全提醒,「2012年證所稅改革失敗了,下次要再改革,就要等十幾、二十年。房地產稅制改革也是,每次失敗,就會加深下次改革的難度。」

獨步全球的房地產稅制

房地產稅的事權,切分在中央、地方,內政部與財政部間。加上,稅基脫離現實,已讓房地產成為台灣投機炒作,規避遺產稅、贈與稅的神器,造就貧富差距、階級流動停滯的惡果。

「台灣的房地產稅制是全球出了名的複雜,彼此又環環相扣,成為稅改很大的阻力,」前財政部長、成大副校長何志欽坦言。

台灣獨步全球的房地產稅制,第一大特色就是「房地分離課稅」。由於三民主義主張,土地漲價歸公,以至於土地增值稅被寫進憲法裡,變成牢不可改的稅改絆腳石。

房與地分開計價課稅,完全悖離真實世界的交易習慣。

為了課稅方便,加上早年市價查察難度高,長期以來,台灣房地產全是用政府公告的公告地價、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來課稅。課稅價完全悖離市價,造就台灣獨步全球的第二個特色。

儘管內政部公布的數字,這幾年地方政府逐步調高公告現值,已達市價七成。但實際上,地方政府認定的市價偏低。根據財政學者黃耀輝實證研究,台北市土地公告現值最高只有市價40%。

稅基偏低,導致持有一棟2千萬元房子,每年房屋稅加地價稅約9300元;但養一台約百萬元的車,牌照稅加燃料稅要1萬7千元。

台灣高房價在全球僅次於香港,但房地產持有稅佔GDP比例,卻遠低於OECD平均。

調高公告地價、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是地方政府的職權。但奇怪的是,這種對地方財政有利的事,各縣市長並不想做,反而不斷向中央哭窮,形成台灣獨有的第三大特色。

三大特色交織,讓房地產成為貧富差距惡化的源頭之一。

舉例來說,5月,台灣的指標性豪宅建案帝寶,有一戶160坪,每坪成交價266萬元,總價高達4.2億元的房屋成交。

但在現行稅制下,這一戶帝寶的土地價值僅有5068萬元,房屋價值更不到2千萬元。這戶帝寶如果是爸爸送給小孩的禮物,就等於有3.5億元,不必課贈與稅。

一位房地產仲介業者透露,今年初成交一戶大安區豪宅,屋主獲利近億元,實際繳稅率僅有4.56%,比個人所得稅最低級距5%還低。

今年7月,行政院長江宜樺在中研院院士會議座談時,首度宣示,台灣將推動「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方向改革,真正有效抑止房價飆漲,讓土地獲得公平正義。

財政部年底需送出草案,下會期送立法院審議,如果順利,民國105年新制就會上路。

社運團體、學者與會計師紛紛提醒財政部,不要低估利益勢力反撲、富人避稅規劃的力量,否則很可能重蹈證所稅失敗的覆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