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蒐尋賴昱權,一連串的報導都圍繞著,他今年在義大利拿下的世界盃烘豆大賽冠軍的新聞。然而,這位世界冠軍其實已經擁有13年的咖啡資歷,讓他勝出的關鍵就在於,累積足夠的失敗。
「成功是不斷累積失敗的經驗。」賴昱權體會很深的說。他還記得2年多前剛開店時,預算有限無法買好一點的烘豆機,以前打工的咖啡店老闆送他一台烘豆機,好不容易接到20磅的大單,卻因為過年前夕天氣太冷,豆子烘不熱,無法保溫,出現「豆子跟你裝熟」的窘態,最後只能看著這些咖啡豆全數付諸流水。然而失敗的代價,並沒有讓他躊躇不前,反倒是交貨在即的壓力,只能重新再來過。
一般人多半以為烘豆靠的是機器,一點也不辛苦。但事實是,烘豆的空間不能開冷氣空調,高溫難受、揮汗淋漓,更是考驗烘焙師的能耐。而從正式將豆子倒入機器烘焙開始,不但過程中得時時檢測豆子狀態,散熱時還要專心撿去品質不佳的豆子,一鍋接著一鍋,一天6到7小時持續不斷,體力和耐力都是考驗。
嚴格挑豆是致勝關鍵
賴昱權回憶,第一次與咖啡的邂逅因考上環球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緊臨台灣咖啡的故鄉雲林古坑,在誘人咖啡香的驅使下,他到咖啡店打工,也才接觸了烘豆。
與咖啡深耕13年,賴昱權也想從當中證明什麼,於是下定決心要挑戰世界烘豆比賽。
雖然始終沒有十足把握,他卻一路戰戰兢兢,過關斬將。他先是拿下台灣烘豆冠軍。他還記得當烘豆比賽一開始,他不急著烘豆,而是急著挑豆,因為豆子好,才能烘出好豆,光挑豆就花了半小時,烘豆15分鐘,剩餘的時間也在淘汰烘不好的豆子。最後,烘出大會要的2公斤,完全沒有多餘的預備豆。
賴昱權從24名台灣各地烘豆師中勝出。兩週後,就飛到義大利里米尼(Rimini)代表台灣參賽。
比賽第一天先是測試烘豆機,比賽是用德國製的Giesen烘豆機,但台灣並沒有,只借到同一個牌子的小型機來練習,賴昱權只能硬著頭皮快速熟悉機器的升溫曲線、鍋爐轉速,第一關1小時的熟悉機器過程,就讓他覺得:「完了,只能靠線索來猜測了。」
第二關是使用不同機器烘同一款豆子,賴昱權一看豆子,八九不離十猜測是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豆,堅果味重是主要特點。在第三關比賽前,需要預先完成一分烘豆報告,包括預計烘出的顏色、溫度及味道,也就是烘完後的豆子越是接近烘焙師原本的預設想法,分數越高。
他自己表示能贏得烘豆冠軍的主因,以高溫取代養豆時間,讓咖啡豆快速揮發,煮出咖啡的酸甜感,再加上早幾天到義大利做準備,也勘查義大利的水為硬水,因此要快速烘焙、降低苦度。事實上,從事烘豆的工作也帶來許多生活習慣的限制,不能抽煙才不會破壞味蕾的敏銳度,飲食上也得清淡,這都是賴昱權冠軍光環背後的付出。
取得世界烘豆冠軍,對他來說,生活沒有任何改變,依舊烘豆、煮咖啡,只是旁人對他的看法不同、說出來的話也被重視了。對於未來,他仍然卯足全力,要挑戰的是杯測師冠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