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仙平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3月22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張仙平】
對Google這樣的科技廠商來說,切入車輛產業的最佳模式將會是與各大車廠及產業端成為策略合作的夥伴,而非競爭對手,因此Google對車輛產業所產生的影響,其一為帶動整個車輛產業的轉型,其二則是Google將會與整車廠產生良性的競爭合作關係,有望提升車輛一貫的開發速度。
在無人駕駛車與Android Auto的發展站穩腳步後,Google下一步就朝向提高Android Auto的安全性與資安程度著手,畢竟手機與車輛的安全性完全是不同概念;另一方面,由於非整車廠的背景,Google更能夠用科技廠商的角度,貼近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來發展更多元的服務內容。
無人駕駛車與Android Auto
2014年Google在車輛產業投下1枚巨大震撼彈,發表與傳統車輛截然不同且具備有完整無人駕駛的車輛原型,將車輛導入自動駕駛功能;若是此無人駕駛計畫可行,可望由原本人為操控改為自動化控制,Google並且宣布在2015年時,正式在一般平面道路上進行實車功能測試。
除了自動駕駛無人車的發表外,Google也同時在2014年正式發表車聯網平台-Android Auto,期望此平台能與世界各大整車廠成為策略合作夥伴,一同攜手搶食智慧車輛的未來商機。
Google無人駕駛計畫採取的是與傳統車輛截然不同的方向,跳脫出傳統思維,車子必須要由人操控駕駛,Google將車輛定義為一個會移動的科技產品,並取消人為操作時所必備的油門與踏板等裝置。
此計畫主要仍是運用Google自身極為強大的Google Maps圖資作為基礎,加上攝影機、雷達、光達(Lidar)等輔助的感測系統,蒐集車輛行進間即時的外部環境資料,再配合相當複雜的演算法,進而控制無人駕駛車輛的行動。
至於Google發表的另一款平台Android Auto,則帶有濃濃宣示意味,告訴普羅大眾,此平台為Google即將由車載導航娛樂切入車聯網的重要布局,也是整個無人駕駛計畫乃至未來終極車輛安全的立基點。
Google一貫的強項在於整合旗下所有相關鏈結的服務內容,並且不斷嘗試挑戰更多元服務項目,而Android Auto可以說是將一般常見移動式裝置的使用者體驗,添加更高的安全性後轉移到車輛上,大大提高消費者對整個Android系統的黏著度,藉此趁勢擴大系統市占。
Google對車輛產業影響加劇
世界各大品牌的車輛中,車輛內部的電子化零組件占比已經由過去數十年中10∼20%,上升至現今30∼40%,因此科技產業能在車輛業上發揮的空間也隨著此趨勢逐年增加,而對專長於車輛的設計與製造的車輛廠商而言,也勢必得與更多不同功能產品的科技廠商進行合作,以及開放車輛設計及整合部分的自由度,才能加速迎接智慧車輛的時代來臨。
對科技產業而言,Google可以說是科技產業中的先驅領導者,因此Google希望能採取開放車輛聯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OAA)的聯盟方式,使各大整車廠、半導體廠、零組件廠及科技廠都能夠靠攏在一起,共同成為智慧車輛所需發展上的策略聯盟夥伴,而非競爭對手,藉此消弭競爭時所損耗的時間與資源,成功整合並加速智慧車輛的進步。
除此之外,Google也提出理想中對智慧車輛的美好遠景,期待OAA聯盟中主導車輛開發的整車廠,能夠採取更加開放的態度與合作方式,加速無人駕駛車的開發腳步,使商機進一步擴大。
而Google延續一貫的開放模式,讓許多第三方開發商能夠以Android為基礎,妥善利用物聯網架構下的車聯裝置系統,發展出更多元的服務內容與模式,例如像是OAA聯盟中的Parrot,在美國Las Vegas舉辦的CES 2015上展出,架構於Android 5.0平台上,所開發出針對AM市場的車載平台產品,並且在系統控制介面上可以兼容Android Auto與CarPlay的平台。雖然Parrot截至目前為止尚未公布正式上市時間,但Android System的確是給予更多廠商一個進入車載市場的機會。
因此Google這種具破壞式的切入車輛產業,所帶來的正面意義將會大過於負面影響,車輛產業發展一百多年至今,引擎、車體、系統與零組件整合等發展,都已經相當成熟且進步幅度非常有限;若無加入更多安全與娛樂性能的電子零組件,全面提升車輛產業的整個功能與方向,對於車輛產業的成長力道將會大幅縮減。
各大車廠莫不摩拳擦掌,尋思更多商機及前景,努力朝向潔淨動能與智慧車輛的方向發展,在這利基點上可以說是與Google想要切入車輛業的目標相同,都是希望車輛能成為一個新科技發展的應用平台,創造更多價值與商機。
對於握有絕大多數主導權的整車廠來說,Google無人駕駛車與Android Auto依然還是擁有太多將會影響到駕駛安全性的變數存在,例如Google無人駕駛車雖然已經正式取得道路測試執照的核發,也已測試行駛超過70萬公里的距離,但是無人駕駛車仍然還是存在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而車用感測器也並非能夠在任何的情況下,都能保證無人駕駛車的正常運作執行。
就另一方面來看,無人駕駛的相關法規也尚未正式擬定,一切法規尚未臻完善。相對無人駕駛車來說,Android Auto這樣的車載作業平台將車輛導入聯網後,也勢必會產生無法避免的資安問題,如何能夠保證資料的安全性及可用性,以及駕駛者如何兼顧安全駕駛與使用的方便性?這也將是Google及各大廠商的一大挑戰。
與整車廠產生良性競爭
科技產品的發展從消費性電子延伸至車輛上帶來車輛產業的轉型,產業結構上從過去傳統製造業轉變成高科技產業,智慧車輛所應用到的感測器技術,無人駕駛車所需使用到的複雜演算法與高運算速度的車用電腦,乃至於車聯網的4G LTE聯網基礎及車間短距通訊等,處處都可見到巧妙運用高科技產品所衍生出的服務模式。
智慧型科技興起延伸出消費型態的改變,讓消費者對車輛的要求也不僅僅是單純代步工具而已,因為在行車安全的嚴苛要求下,無論是手機、平板機或穿戴式裝置等消費性科技產品在民眾駕駛車輛時,都將受到極大使用限制。隨著聲控系統、手勢辨識操作等新技術的產生,車輛將逐漸成長而融合各類型消費性產品的功能,甚至可以說車輛在聯網後成了單價較高的巨大消費性產品。
由Google Platform所提供的各類型服務,將來都有機會在車輛上實現,結合先進國家所推動的智慧城市,甚至可以達到讓車輛與建築物、路側設施等產生資訊交換,進而讓整個網絡的影響真正做到無遠弗屆,因此車輛也可以說是一項可移動的重要樞紐與平台,可以將車輛當成是網路分享器、移動辦公室甚至是交流媒介等,而具備不同應用服務的智慧車輛,也將連接起車輛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的合作。
因Google仍是科技公司,硬體既非其長處,也不具備車廠生產、供應、整合產業鏈的能力;反之,其軟體與技術才是其優勢,因此Google所能運用的最佳模式將會是與各大車廠及產業端,成為策略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對大部分整車廠都選擇加入Google的OAA聯盟陣線時,德國車廠Volkswagen在2014年選擇對Android System及Google Maps採取不信任態度,因Volkswagen認為Google對消費者資訊安全的保護仍有一定程度的疑慮,並無法達到100%的資訊安全,Volkswagen甚至退出Google資訊蒐集平台,而Google資訊蒐集平台可以說是車輛在進行行進中判斷時,所依據的最重要來源。
但在2015年Volkswagen的政策也有了改變,其在CES 2015展會上宣布,將會在2015年推出支援Android Auto的車載訊息娛樂平台,似乎顯示Volkswagen對於Google可能存在的資安問題已經有了對策,也可以將此當作Volkswagen逐漸信任Google的一個跡象。
因此Google對車輛產業所產生的影響,其一為帶動整個車輛產業的轉型,智慧化車輛的快速發展,將讓車輛產業由原本的傳統製造產業轉變為高科技產業;其二則是Google將會與整車廠產生良性的競爭合作關係。因消費習慣的改變,整車廠雖仍具有一定優勢地位,但仍舊面臨不小威脅,因此有望提升車輛一貫的開發速度。
新聞相關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