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IC設計工程師許芸融、莊曜誠找到了一條致富之道。他們分別領了18年跟9年的死薪水,沒有富爸爸給的大片土地,靠著勤奮努力,終於找到破解土地買賣的密碼。
跟著重大建設走,5年財富翻20倍
他們現在最主要的投資工具,就是跟著政府重大建設,鎖定周遭即將被徵收的農地,等著地價水漲船高後,用一坪農地換取大約40%或45%的建地,增值至少兩倍,讓平價農地變高價建地,「黃土變黃金」。
在許多人的心中,「買土地」等於大資本投入、甚或有錢人玩的遊戲;其實,買賣土地不需要財團的等級,一般上班族就有能力參與。2009年兩人合資買下人生第一筆土地開始,身價從700萬元增值到至少1.5億元,許芸融的身價已經翻了20多倍、已有上億身價,與他一起投資土地的莊曜誠,同時間也翻了近3.3倍,達8位數。
他們的致富密碼,正是一年1千多篇看似無趣又枯燥的政府「都更地」公告,「這些公告,就是投資土地的『藏寶圖』。」莊曜誠說,「政府坐莊,明白告訴你接下來要開出什麼。
2006年,原本互不相識的許芸融與莊曜誠,一起進入台灣前三大晶片設計公司當工程師,兩人相差10歲,但同樓層、同梯情誼讓他們特別聊得來,打趣說「感情比老婆還要好」。
一聊起來才發現,待過幾家知名電子公司的許芸融,就學時父親經商失敗,全家窮困潦倒到只能窩在豬圈裡;比較年輕的莊曜誠出身南投埔里,老家是921大地震時房屋全倒的受災戶。
也因此,貴為「科技新貴」的兩人壓力沉重,投資過股票,試著想脫離財務上的困境,年輕的莊曜誠甚至為了規避風險,把辛苦存下的第一筆10萬元全拿去買雷曼兄弟連動債,金融海嘯後血本無歸。
眼看股票這條路似乎走不順,許芸融把腦筋動到當時的台灣首富國泰集團身上,研究它到底為何能成為首富?他發現,在全台灣買地,倍數翻漲的土地是它主要獲利來源。兩人於是下定決心效法首富,轉而投資土地。
一開始,看報章雜誌找蛛絲馬跡,到工地圍籬抄下施工單位、甚至是環保署等的聯絡電話,就這樣一一打電話去問工程進度,但都不得其門而入;也找過不動產仲介,甚至去土地標案、公聽會現場找資料,再一步步往上追到了政府單位。繞了一大圈,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工程資訊都在公告裡。
他們,每一筆土地皆獲利出場
這個過程如今說來容易,但當初他們卻足足碰壁了一年,才找到這條路徑。頭三年,他們專注觀察、研究,不下手買土地,兩人把一個個開發案從主事單位、中央與地方往返拉鋸、時程表等等資訊,用Excel文件條列、表格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埋首在公告裡面,至少花4小時研究。
因為謹慎小心,從2009年買下第一筆土地後,至今一百多筆的交易,每一筆都是獲利出場,目前持有一千坪以上的土地,沒有投資失敗的紀錄。
他們在鑽研公告8年後,悟出下面這幾個心得:1.買土地比買股票安全,比買房更容易。2.首選交通建設,次為觀光與文化特區。3.買土地可以「零存整付」,能買小套房就能買土地。4.面積不是越大就越好,政策一改,恐陷價跌、難出脫窘境。
兩位平凡的工程師,拿出設計晶片時的「耐煩」與謹慎,在一片政府公告海中找到自己的寶藏。
跟著重大建設走,5年財富翻20倍
他們現在最主要的投資工具,就是跟著政府重大建設,鎖定周遭即將被徵收的農地,等著地價水漲船高後,用一坪農地換取大約40%或45%的建地,增值至少兩倍,讓平價農地變高價建地,「黃土變黃金」。
在許多人的心中,「買土地」等於大資本投入、甚或有錢人玩的遊戲;其實,買賣土地不需要財團的等級,一般上班族就有能力參與。2009年兩人合資買下人生第一筆土地開始,身價從700萬元增值到至少1.5億元,許芸融的身價已經翻了20多倍、已有上億身價,與他一起投資土地的莊曜誠,同時間也翻了近3.3倍,達8位數。
他們的致富密碼,正是一年1千多篇看似無趣又枯燥的政府「都更地」公告,「這些公告,就是投資土地的『藏寶圖』。」莊曜誠說,「政府坐莊,明白告訴你接下來要開出什麼。
2006年,原本互不相識的許芸融與莊曜誠,一起進入台灣前三大晶片設計公司當工程師,兩人相差10歲,但同樓層、同梯情誼讓他們特別聊得來,打趣說「感情比老婆還要好」。
一聊起來才發現,待過幾家知名電子公司的許芸融,就學時父親經商失敗,全家窮困潦倒到只能窩在豬圈裡;比較年輕的莊曜誠出身南投埔里,老家是921大地震時房屋全倒的受災戶。
也因此,貴為「科技新貴」的兩人壓力沉重,投資過股票,試著想脫離財務上的困境,年輕的莊曜誠甚至為了規避風險,把辛苦存下的第一筆10萬元全拿去買雷曼兄弟連動債,金融海嘯後血本無歸。
眼看股票這條路似乎走不順,許芸融把腦筋動到當時的台灣首富國泰集團身上,研究它到底為何能成為首富?他發現,在全台灣買地,倍數翻漲的土地是它主要獲利來源。兩人於是下定決心效法首富,轉而投資土地。
一開始,看報章雜誌找蛛絲馬跡,到工地圍籬抄下施工單位、甚至是環保署等的聯絡電話,就這樣一一打電話去問工程進度,但都不得其門而入;也找過不動產仲介,甚至去土地標案、公聽會現場找資料,再一步步往上追到了政府單位。繞了一大圈,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工程資訊都在公告裡。
他們,每一筆土地皆獲利出場
這個過程如今說來容易,但當初他們卻足足碰壁了一年,才找到這條路徑。頭三年,他們專注觀察、研究,不下手買土地,兩人把一個個開發案從主事單位、中央與地方往返拉鋸、時程表等等資訊,用Excel文件條列、表格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埋首在公告裡面,至少花4小時研究。
因為謹慎小心,從2009年買下第一筆土地後,至今一百多筆的交易,每一筆都是獲利出場,目前持有一千坪以上的土地,沒有投資失敗的紀錄。
他們在鑽研公告8年後,悟出下面這幾個心得:1.買土地比買股票安全,比買房更容易。2.首選交通建設,次為觀光與文化特區。3.買土地可以「零存整付」,能買小套房就能買土地。4.面積不是越大就越好,政策一改,恐陷價跌、難出脫窘境。
兩位平凡的工程師,拿出設計晶片時的「耐煩」與謹慎,在一片政府公告海中找到自己的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