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AMOLED面板 明年全面國產化

 
工商時報【劉靜瑀╱台北報導】
催生下世代軟性顯示技術(AMOLED),避免關鍵材料斷炊,經濟部砸新台幣30億元、耗時8年投入AMOLED技術開發,現已布局五大關鍵技術及群組,取得逾9成核心專利,明年關鍵設備與材料可100%國產化,應用於手機平板、穿戴式裝置,預計2018年底促進投資額上看1,000億元,未來每年面板業產值成長1,500億元。

為因應未來差異化產品需求,各大面板廠持續投入下世代軟性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Flexible AMOLED)面板量產技術,並開始導入軟性顯示技術於智慧手持裝置,增加曲面顯示功能。

經濟部官員說,國際手機大廠蘋果、三星早已投入下世代AMOLED研發,新技術強調高解析度、高畫質及低耗電,量產產品朝向可摺疊、可卷曲式面板邁進,目前法人單位已成功開發出7吋高解析度雛形品,驗證摺疊起來具備攜帶方便性,打開來具備大螢幕的產品概念。

國內法人布局AMOLED五大關鍵技術及專利群組,其中在軟性基版、軟性封裝及軟性上板材料等三大群組的專利數量,已居世界第2,且逾9成為關鍵核心技術,質量僅次於韓國三星 。

在推動面板製程關鍵設備與材料自主方面,經濟部目前協助國內廠商掌握大部分材料(80%)與設備(60%)自主生產能力,合作廠商包括宇威材料、長興材料、昱鐳、萬翔、新應材、台灣優貝克、盟立、元利盛、高明鐵、永美、陽程等。

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副主任李正中表示,在新的顯示技術達到材料國產化,相當困難,因為其生產製造方式、產品樣貌皆不同,且材料驗證也很重要,法人過去3年已有試量產驗證平台,國際材料、設備大廠也相繼投入與台灣合作開發。

宏達電2010年曾向三星購買AMOLED螢幕,用於自家品牌Desire與Google Nexus one等2款手機,但因材料無法國產自主,三星突宣布AMOLED螢幕供貨不足,導致宏達電必須緊急更改設計,將原本螢幕改搭載由Sony所生產的Super LCD(SLCD)。

李正中指出,國內開發AMOLED一定得在材料與設備部分100%國產,否則哪天量產接單後,又會面臨「材料斷炊」。

因手持裝置強調美觀實用,若螢幕具有輕薄特性,可以將機體內多餘空間留給電池,讓產品續航力更久,包括設備缺口、模組組裝與生產良率提升等,都是國內廠商必須繼續努力的方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