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私廚APP 滿足北漂族的胃

中國時報【陳柏廷╱綜合報導】
「共享經濟」在大陸越來越夯,這股熱潮連帶也延燒到餐飲服務;諸如「回家吃飯」、「覓食」這類主打飲食共享的「私廚APP」,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只滿足不少北漂族的「家鄉胃」,更為有些退休中國大媽帶來事業第二春。

「安心飯菜、鄰里共享」是「回家吃飯」的宣傳口號;顧名思義,讓有空閒時間、熱愛烹飪且樂於分享的人,利用手機APP發布料理的照片、價格和食材等資訊,讓沒時間做飯又想吃家鄉菜的人,通過APP預訂美食,只待快遞員送餐上門,便可一解鄉愁。

「能想像在家裡吃到溫州敲魚羹嗎?」來自溫州、現在北京一家民企上班的郭熙興高采烈地說著,在北京當然可以找到溫州餐館,但這跟在家裡吃完全是兩個味,而且還是道地的溫州菜。

郭熙稱,其實身邊不少朋友跟自己一樣都是「北漂」,工作之餘,有時總想吃點「家鄉味」解解饞,但一個人上館子也總不方便,有了像「回家吃飯」這類私廚APP,「天天都可來碗敲魚羹」。

除滿足北漂族的「家鄉胃」,飲食共享的概念也催生不少中國大媽事業第二春。62歲的蔡鳳英直言,一開始也半信半疑,腦子就想,自己煮的家常菜怎比得過館子的大廚;「沒想到我做好第一道菜,剛放上網路,訂單就來了。」

蔡鳳英說,幾乎每天早上一到10點左右,手機鈴聲就響個不停,然後接著就是一陣油炸聲與鍋碗瓢盆的碰撞聲,直到自己的拿手菜出爐;她笑說,沒有想過自己的菜還能受到大家喜歡,可能是她的家常菜較清淡、較健康啦!

儘管這類「私廚APP」近1、2年才在大陸興起,但以「回家吃飯」為例,在北京每天幾乎可以湧進5萬多筆訂單。

26歲的程文強在上海一家商務公司工作,他都透過手機訂餐來解決自己的午餐,他說,相比路邊小餐館,乾淨衛生的中央廚房配餐受到青睞。

而不同於國外的做法是廚師選定時間做飯,然後設定名額,讓人到家裡吃飯兼社交;大陸的私廚APP則由廚師做好飯菜,送到個別顧客家,運作模式截然不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