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Made in USA 招牌再現?川普的盤算與失算

作者: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川普經濟學」未演先轟動,舉凡貿易保護、企業減稅、製造業回流以及擴大基礎建議,無一不引發熱議與高度關注。無論選前選後,川普一再強調.為提升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要讓美國製造業回流,重振「美國製造,Made in USA」品牌;為此,他還特別點名iPhone,要求iPhone從中國大陸拉回美國生產。

無論是十八世紀發生於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或是十九世紀以美國為主的第二次全球工業革命,都是與製造業有關。

但近幾十年來,全球服務業快速崛起,不但讓製造業相形失色,也讓實體經濟陷入空前衰退。有感於此,重返製造業的聲音在國際重要經濟體間相互影響。

美國在歐巴馬任內積極引導製造業回流,並研發3D列印及機器人的生產模式。因此嚴格說來,川普所倡言的美國製造,並不脫離「歐規川隨」軌跡。

曾經,「Made in Taiwan」(臺灣製造,,簡稱MIT)行銷全球,聲名遠播;從1980年代起的紡織、塑膠玩具,再到1990年代高品質、低價格的筆電,每每成為全球眾多消費者最佳選擇,這是臺灣引以為傲的年代。

但世局詭譎多變,供應鏈結構發生重大調整,在商人逐水草而居的情況下,代工生產往低成本國家轉移;2000年前後,中國大陸廉價的勞工、土地及對外資的優惠稅務減免,吸引了全球眾多製造業往中國大陸邁進,美國的iPhone也是在中國大陸組裝。

「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逐漸取代MIT而成為世界工廠,行銷於世界;這也是導致美國製造業衰退及貿易逆差擴大的因素之一。

近來中國大陸製造的彩電、洗衣機、冰箱、冷氣機、微波爐等產量早已躍居世界前幾名、玩具更是無所不在。但隨著勞力及土地成本上升,中國大陸近年來也朝「世界市場」轉型。

然而,川普的製造業回流政策成功機率有多少?

一、就人力成本而言,美國比中國大陸高出甚多;有人預估,若iPhone單是在美國組裝,成本將高出30至40美元;若將整個iPhone供應鏈班師回朝,成本竟要提高80至100美元。因此勢必墊高iPhone的市場售價,同時將對美國消費者的荷包造成失血;除非川普減稅、補貼可概括新增成本;否則,蘋果公司不致於被迫配合將產品生產鏈轉回美國。

對於蘋果公司首當其衝遭到川普點名,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揣測;理由之一即在於美國科技製造業中的電腦及電子產品產值逐年下降;反之,由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進口比重卻日益提高,而iPhone就是在中國大陸組裝完成再銷回美國市場。

二、川普將在美墨築高牆、提高進口關稅、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殊不知,許多科技業在美墨邊境設廠,係因墨西哥可享NAFTA稅率優惠之故;一旦川普重談或取消這項協定,影響甚大;少了墨西哥工人支援,也難以達陣。

三、川普揚言將對那些把工作機會移至國外的企業課徴高額邊境稅,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如此一來,將會減少很多國際企業前往美國投資,到時川普這項政策恐怕將以賠了夫人又折兵收場。

四、回顧美國歷史,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在1979年達2千萬人,但製造業歷經多次衰退,就業人數逐漸減少,目前僅1千250萬左右;有鑑於目前的生產製造、組裝技術大幅提升,機器人及智能生產以及自動化技術己為大勢所趨。美國經濟學家預估,即使美國製造業回流,到2019年底,最多也只能增加5萬份工作;川普先前將就業減少歸咎於全球貿易自由化,其實不然。

綜合而言,全球供應鏈重組,已是不變的事實;企業無論是基於水平或垂直整合考量,應不可能立即回流;看來,川普所主張Made in USA美國製造恐難實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