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OS 10 上,蘋果首次改造平凡的 iMessage,借鏡了各家主流的即時通訊 App,加入手繪、貼圖等功能。不過最顯著且深遠的變化,可能還是其中的 App Store。
儘管多了 App Store 給人們極大的想像,不過或許是全球用戶基數不多,時至今日,iMessage 裡面有 App Store,恐怕也沒多少人知道。
蘋果自己為 iMessage 推出的廣告,也只比較強調它的貼圖──在 iMessage 裡,貼圖以 App 的形式儲存起來。
目前來看,iMessage 裡的 App 除了貼圖包,多數還是正規 App 的延伸。如果現有 App 有提供 iMessage 版,到 iMessage App Store 裡還會有一系列選項,讓用戶決定要不要啟用。
不過,這個有趣的嘗試還是引來一些想像:蘋果為什麼這麼做?直接在主畫面用正規 App 操作不行嗎?
微信小程序與 Messenger Bot
儘管定位不太一樣,但也在嘗試把自家通訊軟體整合成 App 平台的,還有微信的小程序,以及 Facebook Messenger。
根據微信之父張小龍的說法,小程序的目的是在一般的手機 App、以及 Web App 間打開一個空間,讓用戶可以不需安裝、隨用隨丟使用一些工具,同時又不用離開微信生態。
實際上比起新的 iMessage,微信小程序的範圍要廣得多。
相比 iMessage App 多數是貼圖,或者用來幫助 Apple Music、Evernote 等主 App 快速分享內容給其他人,小程序有更強的工具性,也更接近一般 App,比如用戶可以在上面刷新聞 App,看股市,使用計算機、日曆,甚至電商與支付。
此外有趣的是,小程序並沒有如一般 App Store 建立一個單一頁面,或是搜尋引擎,而是融入公眾號等原有媒體,以及實體 QR Code。
因此,小程序某種程度也加入了實體的互動性,比如,用戶在加油站看到小程序的 QR code 後,可以透過掃描,快速為加油卡儲值;或者,用戶也可以在特定景點透過掃描,從小程序了解景點歷史。
至於 Facebook Messenger 則主打 AI,可讓各家第三方 AI 整合在 Messenger,然後讓用戶以對話方式,透過這些 AI 完成工作,比如轉帳、訂購,等等。某種程度來看,Facebook 的野心可能更明確一些:它希望在 Messenger 創造一個類似「賈維斯」的 AI,然後讓用戶以自然語音控制它。
值得一提的還有 LINE。儘管沒有明確談到實際運作的樣貌,但 LINE 在先前 MWC 展也推出自己的 AI「Clova」,且會內建在 LINE App 裡。
除了在 LINE App,LINE 也計劃推出各種搭載 Clova 的智聯網裝置,比如智慧音響。與此同時,逐漸衍生的周邊服務,像是 LINE Today、禮品小鋪、叫車、LINE Pay,也在幫助 LINE 成為一個整合 Clova 的「入口 App」。
平台的對抗
不論是 AI 或是有 Web App 性質的小程序,某種程度都是希望讓「App」從手機的主畫面中解放出來,成為單一的功能,讓用戶能更零碎、更即時地使用。
過往,用戶必須從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下載單一 App 並儲存,這大大限制了 App 的使用方式;對第三方開發者來說,也讓他們面對蘋果與 Google 時,只能選擇接受垂直訂製好的標準。
不過經由 AI 或小程序,像是 Facebook、微信這樣擁有巨大社群基礎的開發者,就可以入口 App 的形式,將 App 中的使用者橫向接入自己的服務,脫離蘋果與 Google 的制約,甚至反過來「殖民」手機平台。
由於 Google 對 Android 的影響力並沒有蘋果那麼重,出現這種情形無疑是挑戰蘋果對自家生態系的控制力。
於是,儘管沒有明確改變 App 的定位,但蘋果選擇從 iOS 8 起大幅提高 iOS 的彈性,讓第三方開發者可以置入更多 iOS API。
透過這種方式,許多 App 即使藏身在角落、被用戶遺忘,也可以發揮它的作用。比如,用戶可以 Widget 來快速存取它的功能,或是透過 Siri。
在 iOS 10 上,地圖與電話也可以存取第三方 App 的資源。這些措施強化了 iOS 的系統地位。
儘管這些方法可讓 iOS 繼續以 App Store 為基礎,擴增裝置的功能,讓用戶持續使用蘋果的原生服務,進而保護蘋果生態的黏著性,但由於許多大平台 App 紛紛在 iOS「殖民」自己的一站式入口,為了避免這種趨勢惡化下去,蘋果還是決定防禦性地強化自己的通訊 App。
打破 App 的界線
有趣的是,蘋果高層曾經在受訪時,談到暫不打算推出 Android 版 iMessage 的原因──他們希望有一款好的通訊 App 可以強化 iOS 用戶留用的決心。儘管理由不見得人人認同,不過這個說法倒是透露蘋果確實希望以新版 iMessage 來增加用戶黏著性。
但是,依蘋果在 2016 年 WWDC 的發表過程而言,僅只是推出一款可以畫畫、推送貼圖的訊息 App,不太可能是一間市值 7,000 億美元公司的最終目標。
或許除了與各家正在發展平台的通訊 App 競爭,蘋果還看上了另外一種可能:一種不會出現在主畫面、不需要安裝、但仍然可以工作的 App。
相比微信小程序的目標之一是讓手機更能接入實體,蘋果的目標則可能是讓第三方 App 更不著痕跡地與 iOS 共存,並維持系統的地位。
另一項著眼點則是 AI:希望讓 iMessage 結合 Siri、甚至 Apple Pay,成為蘋果用戶間互動的核心。
換言之,蘋果的想法或許會與 Facebook 相近:讓 AI 成為 App 們的底層。
因此,未來的 iOS 用戶除了能繼續使用 Widget、或是整合進原生 App 與 Siri 指令的第三方 App,也可能在 iMessage 看到結合了各方 App 的實體化 Siri,類似 Facebook 的 Chatbot,同時支援了 Apple Pay 轉帳等功能。
蘋果甚至可能讓用戶不需要下載,就可以串流存取 App Store 的資源。
因此,「App Store」或許將逐漸變質成 AI 的功能庫,而在 iMessage 裡預設一個小的 App Store,則是為了這個過程鋪路──畢竟,人類的語言與對話終究是 AI 的核心。
為了利用這個資料庫,蘋果選擇挪用 App Store 的資源,預先埋好將來可以供 Siri 存取的一眾小 App。
而有趣的是,作為頂層平台擁有者的蘋果,能不能打贏早已開始發展互動 AI 與自家平台的強勢 App?還是會因為跨平台的優勢不足,而被眾家 App 取代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