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Apple Pay 為何兩天內綁定的信用卡數量就狂贏國內支付? 三大重點分析 Apple Pay 與 T Wallet+ 差距所在


實際體驗 Apple Pay 與 T Wallet+ 的差異性
在過去的一週中,筆者在不同的場所分別使用 Apple Pay 和 T Wallet 付款,整體來說 Apple Pay 支付的操作流程比 T Wallet 方便不少。

若欲使用 Apple Pay 付款,只需要將手指輕放在 Touch ID 上再靠近刷卡機就能完成付款,但若是想要使用 T Wallet 付款得再多兩個步驟,第一是開啟「T Wallet+」App,輸入數字密碼,接著才能靠近刷卡機完成付款,不僅操作流程較複雜,花的時間也較多。

1. 便利性與穩定度的差距
對熟悉智慧型手機操作的人來說,不論是 Apple Pay 或 T Wallet 都有其便利性,但對於智慧型手機熟悉度相對低的長輩而言,學習使用 Apple Pay 無疑比 T Wallet 來得更簡單些,至少在付款程序上更加快速。

其次在應用程式穩定性上也有差異,Apple Pay 的穩定度比起 T Wallet+ 還要高,筆者在使用 T Wallet+ 時,要不是開啟 App 後得等 10 至 20 秒才會進入密碼輸入的畫面,不然就是輸入完密碼後又要等一陣才會進入主畫面,如果沒有開啟 NFC 的話,T Wallet 也不會自動幫忙開啟,而是得自己手動另外開啟,這樣等等等,自然就沒那麼想用 T Wallet 了。

補充一下,如果你和我遇到一樣 T Wallet 開啟很慢的問題,可以試著用用 T Wallet 的桌面 Widget 工具,可將一張卡設定成 Widget 放在手機桌面上支付,雖然無法切換卡片,但可以省去等待 app 開啟的時間。

2. 商家覆蓋率與知名度的差距
論商家的覆蓋度的話,目前 Apple Pay 和 T Wallet 覆蓋度都差不多,基本上只要商家有感應式的刷卡機都可以使用,所以常去的超商、超市、餐廳、購物中心等,都可以用行動支付來取代塑膠信用卡,雖然商家支援度都非常廣,但各商家似乎多只提供員工關於 Apple Pay 的教育訓練,去了幾家超市只要說「Apple Pay」,店員就會知道是要用手機感應付款,但如果說是「T Wallet」可能還要再多問幾句才能確認你想用的是手機感應付款,兩者一比也就不意外 Apple Pay 的人氣會暴衝了。


3. 發卡行的差距
撇開全球其他國家的 Apple Pay 上線資訊不談,蘋果今年二月在台灣官網上更新了 Apple Pay 的支援消息後,就非常清楚的告訴大家第一波共有七間銀行信用卡全面支援,且可以應用在 iPhone、iPad、Apple Watch 和 Mac 等裝置上,一開放後,使用者只要拿起手邊支援的信用卡,經過幾個簡單的註冊步驟後就可以將信用卡綁定在 Apple Pay 上使用。


相較於 T Wallet 上線時,雖然喊出支援的銀行間數更多,但並不是每一家銀行所發行的全部信用卡都可以使用,以前幾熱門的發卡銀行來看,只有富邦和台新銀行的信用卡群支援度較高,其他熱門發卡銀行裡中國信託只有 1 張信用卡支援、花旗、國泰和玉山都未支援,使用者想在 T Wallet 上登錄信用卡還得先上官網點進支援銀行列表後,再核對手邊卡片名稱是否在支援行列,核對完信用卡後接下來要確認手邊手機支援度。

除了 Sony 旗下手機全面支援 T Wallet 之外,其他品牌大多只有中高階以上的旗艦機種才支援,一層層的步驟篩選下來,自然會讓 T Wallet 的綁定意願逐步降低。

此外,第一次無法登錄成功的話,不少人就會默默將 T Wallet app 打入冷宮或刪除,除非有更多誘因才會再次嘗試加入信用卡。


根據

金管會銀行局 106 年 1 月的統計資料,全台信用卡有效卡數約為 2684 萬張,其中 Apple Pay 涵蓋的銀行有效卡數約為 1681 萬張,T Wallet 涵蓋銀行有效卡數為 1261 萬張。

●106 年 1 月台灣信用卡有效卡數:26,842,405

●Apple Pay 七間銀行有效卡數:16,817,971

●T Wallet 十四間銀行有效卡數:12,619,279

外來的 Apple Pay 與 T Wallet+ 差異如此懸殊,其原因當然不只一個,除了金管會指出 Apple 在行動支付領域方面更有經驗之外,筆者亦認為「支援範圍廣」以及「實際操作便利」這兩點,才是 Apple Pay 在體驗上勝出的關鍵。

因此即便數據上 T Wallet+ 支援的銀行多,但有效卡數卻落後 Apple Pay,兩相因素加成,再透過呼聲較高與熱度夠的話題加持,Apple Pay 甫上路即吸引大批使用者亦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