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資通訊科技提升健康照護體系的高效與效能,已是全球共識。」衛福部技監與首任資訊處處長的許明暉表示,在台灣,衛福部除透過健康雲計劃深化台灣醫療機構在醫療、照護、保健與防疫等四個面向的能量,更進一步透過大數據分析等新科技從龐雜的數據資料萃取出有助於優化服務能量與提升服務品質的關鍵資訊。
同時,衛福部擴大應用資訊科技,以智慧手錶協尋失智症患者,更推動遠距醫療落實更全面的醫療服務,有效幫助掌握醫病動態;並引進醫院室內定位與引導報到系統,全力實現智慧醫院願景。
以醫療門診為例,根據統計,全台每天約有100萬人看健保門診,累積的健保數據是以每年800 TB的資料量向上增長。
其中,在電子病歷的推動下,每年除了省下超過20座台北101大樓高度的紙張,資料數位化更能用來及時救援更多需要救助的患者,以及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為發揮數據資料的最大價值,需要進一步以資料生命週期的角度,將關鍵資料、一般資料與歷史資料作相對應的存放管理,打造數據驅動的高效醫療體系。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根據希捷贊助的IDC《Data Age 2025》白皮書,到了2025年,近九成的數據資料需要一定程度的安全防護,不過,只有不到一半的資料會受到妥善保護。
對此,許明暉指出,由於醫療機構經手的數據資料多半涉及個人隱私,因此,如何提升資料保護能力、確保資料使用合乎法律規定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基於此,台灣醫療院所一方面透過ISO27001等國際認證優化安全治理能力,一方面將遵循『資通安全管理法』,讓全台醫療院所可以透過協同聯防的方式,降低資訊安全風險。
「更重要的是,在不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與資訊安全管理法的前提下,醫療院所可以透過數據分析找出有價值的資訊,加速實現個人化醫療服務、優化遠距照護醫療成效,以及加速轉型為智慧醫院的腳步等。」許明暉如是說道。
展望未來,為打造以病患為中心的、永不中斷的高品質醫療服務,衛福部將鼓勵醫療機構以創新的資訊科技記錄、分析與儲存與病患相關的實體與虛擬活動(軌跡),優化醫療照護系統平台能量,同時,透過建置以社區為基礎的老幼照護體系,滿足市民對醫療照護與防疫的多元需求,為未來做好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