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全球最大的文蛤養殖王國,全球至少有九成的養殖文蛤,來自台灣漁民。
這兩年遇到氣候變遷,文蛤大量暴斃,尤其去年歷經最大損失,有的漁民產量只剩一成,血本無歸。
不過也因奇貨可居,有人一年賺好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讓上班族羨慕不已,就算努力十年,不吃不喝,都未必能累積這樣的收入。
回想2015年,因為文蛤缺貨,一斤零售價59元,今年已漲到104元,尤其是去年中秋節、今年春節,需求增加,等級好的文蛤是一個一個賣,造就部分漁民荷包滿滿。
而賺大錢的漁民就出現在雲林縣,背後推手正是高雄科技大學水圈學院院長黃榮富的團隊。他們原本輔導110戶漁民,因為有人大發利市,其他漁民很希望能加入,今年已增加到210戶。
黃榮富團隊協助漁民管理文蛤養殖環境,用科學方法改善水質,增強文蛤的免疫力,對抗捉摸不定的氣候,輔導成效也受到政府矚目。他希望幫漁民多賺錢,吸引青年接手傳承,延續文蛤產業。
住在台西鄉的文蛤產銷班第九班班長李宗燦是漁二代,接受輔導後,養的文蛤不僅比50元銅板大,還在去年拿下雲林縣文蛤競賽冠軍,被稱為「雲林文蛤王」,也獲選為全國模範漁民。
李宗燦有SGS、產銷履歷,還有雲林縣金標章一共五種認證,他說,台西鄉是文蛤主要產地,去年自創「台西聚鮮」品牌,希望藉此打響家鄉名號。
因為採用黃榮富的科學養殖法,李宗燦不用藥物,養殖池裡同時飼養蝦類、虱目魚和鯛類,即使去年全台文蛤欠收,他的文蛤存活率仍有一半,可以賣到好價錢。
「過去僅是3、6、9月氣候變化較大,現在則是3至9月,連續半年氣候都異常,」黃榮富說,國內文蛤年產值是60~70億元,但受氣候變遷影響,這兩年大幅下降到45至31億元,不到一半,只有加強文蛤免疫力,改善養殖環境,才是對抗氣候變遷的好方法。
雲林縣文蛤產量居全台之冠,每年產值至少有25億元。
從2013年開始,黃榮富接受六輕委託,協助雲林漁民改善養殖,他和團隊師生製作文蛤長大的益生菌,免費贈送給漁民。
由於有些漁民不識字,團隊就畫圖教導,幫助漁民把益生菌擴大培養到2、300倍,還一一教漁民加入手機LINE群組,預先通報一週氣象,定期抽檢水質,並檢驗是否有藥物殘留,讓漁民逐漸丟棄以往只憑經驗的養殖法。
過去,有漁民在一公頃池水飼養250萬個文蛤,大多僅能收成70萬個,耗費不少成本,但使用科學方法後,同樣的面積只需飼養約100萬個,反而能有效節省成本。
一般文蛤平均養殖約需16~18個月,黃榮富團隊使用益生菌,維護水池環境,輔導第一年,就將文蛤養殖期縮短至10.3~ 12.7個月,約一年左右就能收成,而他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能縮減到8~9個月。
黃榮富團隊在麥寮、四湖一帶設了兩個交誼中心,除在這裡發放40公升的益生菌,漁民也帶來自己的池水,一方面接受檢驗,同時和其他漁民泡茶聊天、交換經驗,討論養殖問題。
由於雲林縣漁民引進海水養殖,飼養的文蛤帶有特殊鮮甜味,肉質飽滿具有彈性。
黃榮富說,雖然海水有雜質,但漁民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海水,保持水質衛生,讓養殖文蛤比野生文蛤更安全美味。
黃榮富認為,台灣的養殖文蛤不僅品質好,也因為業界分工合作,建立完整供應鏈,才能成為養殖大國。
文蛤苗有三分、五分、七分等不同大小,都由不同漁民飼養,大家分階段把文蛤養大,加上飼料廠、水車就在附近,才能建立養殖王國的地位。
他相信,未來氣候異常將更頻繁,只有加緊研究防災步調,才能帶給漁民更大幫助。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