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走過9 個年頭的小米公司,正在嘗試擺脫自己原有的手機定價策略。
小米旗艦機,一定要去掉性價比的束縛,專心做最好的產品。
為了給即將發布的小米9做預熱,這幾天小米CEO雷軍和一眾高管們在微博上展開了預熱。但與其說是預熱,也和正式發布沒什麼區別了。
截止到2 月19 日,雷軍已經先後曝光了小米9 的外觀、工藝設計、配置和攝像頭等關鍵內容,這些信息原本只會在發布會當天才會亮相。
但還有一個懸念,那就是價格,不過雷軍的其中一條微博已經透露了小米9的定價方向:
這次小米9 的製造和研發成本絕對不便宜……小米9 肯定比小米8 貴不少,特別希望大家理解。
手機漲價,在近兩年裡已經變成一種常態,在元器件成本上漲和換機週期變長的影響下,國產手機的定價策略開始變得更為激進。不少分析報告也指出,人們會在買手機這件事上花掉更多的錢。
但「漲價」這兩個字,對小米而言卻更像是一個敏感詞。這離不開小米手機一直以來的產品定位和受眾,也和它所承載的市場預期有關。
從小米Note 到小米MIX,坎坷的小米高端機發展史
雷軍最早萌發做高端機的想法,是在2015 年1 月。當時發布的小米Note 分別設立了普通版和頂配版,分別定價為2299 元和3299 元起步,這也是小米第一次上探到2000 元以上的價位段。
發布會後,雷軍專門在微博上發了一條以《為什麼小米要做定價3299元的高端手機》為題的長微博,為此作了一番解答。
他在文中表示,小米收穫巨大銷量的同時,也有用戶群體開始向更高層次拓展,這也讓用戶產生了對小米高端手機的需求;加上智能手機的消費需求整體也在提升,不再是單單追求高性價比,都促使小米需要一款高端機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可以說,初代小米Note 就是小米第一次嘗試高端的試金石,雷軍也希望從中獲悉小米品牌到底擁有多少溢價能力。
然而,由於高通810 晶片難產,原定於3 月份發售的頂配版等到了5 月份才正式上市,此時小米又選擇將頂配版的價格調整到2999 元,當時的雷軍認為這是一個「更務實的做法」,並表示「實際上賣2999 和賣3000 也沒區別」。
但從中也能看出,對於賣慣了2000 元以下手機的小米來說,內部對於高端機的定價問題還是有些搖擺的,在無法保證穩定供貨的情況也被進一步放大。
隨後,為了維持小米Note 的高端化熱度,小米還先後推出了包括竹子版、女神版和各種明星定製版的套裝,倒也沒見打造出一個爆款,卻落得個「一年發布次數最多的手機」的名號。
而且,不管是標準版還是頂配版,都沒能在各自的價位段上堅持很久;到了年底,你已經可以花不到2000 元就能買到,頗有清倉大甩賣的意味。
事實上,按照雷軍的計劃,他原本是想將小米Note 當作是小米手機系列中除了小米、紅米和紅米Note 之後,第四條長期演進的獨立產品線。
可回頭來看,這個系列在高端檔只堅持了兩代,隨後的小米Note 2 雖然同樣定價在3000 檔左右,但也遭遇到雙曲面屏幕素質不佳和供貨遇阻的問題,在用戶中反響平平。
等到小米Note 3 的時代,它已經徹底變成了小米6 的放大版,配置甚至還不如後者,早已失去最初定位高端的目標。
不過此時,小米也為自己找到了另一個主打高端的系列,那就是小米MIX。
這個最初當作是發布會「One More Thing」的全面屏手機,原以為只是一個概念演示,不曾想,雷軍卻是抱著量產的目標而去的。
這成了小米在2016 年秋季發布會的最大爆點,甚至蓋過了同期發布的另一款小米高端機Note 2,也為小米帶來了遠超以往的關注度。
當然,發展至今,小米MIX 也出現了一些質疑聲。比如小米MIX2 就因為考慮量產而使用了更傳統的邊框和聽筒設計,而小米MIX 3 也因為滑蓋結構不得不放棄屏幕指紋。
雖然都是些細節上的取捨,但對比第一代小米MIX,反而少了幾分那種「不計成本開發追求極致」的勁頭。
但比起更早的小米Note,小米MIX 對於高端小米手機的定義要更為明確,也為今天小米數字系列的價格上探奠定了基礎。
想要擺脫性價比的魔咒,小米首先要說服自己
每個人恐怕都動過這樣的念頭:想要買配置最好的手機,但又不想花那麼多錢。
小米說,好那我做給你。它用上不輸旗艦的核心配置,但由於去掉了中間商,沒人賺差價,價格就可以維持在中端檔次,甚至更低。
就這樣,1999元的定價變成了小米的殺手鐧,還被譽為是「價格屠夫」:它擁有的是高端手機的配置,但卻搭配的是一個中端手機的價格。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這是小米商業模式的魅力,雷軍之所以更願意將小米稱之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而非一家「手機公司」,是因為小米可以靠減少通路層級和對供應鏈流程的掌控,來換取緊貼成本價的銷售策略,並依靠線上互聯網實現軟體上的快速迭代。
至於賺錢的任務,雷軍則試圖交給內置在設備中的軟體和互聯網服務來實現,當用戶基數上來後,願意為生態服務和其它智能硬體付費的人也會多起來,這是小米希望對外界描繪的藍圖。
但現在來看,小米的增長故事恐怕很難如其所願地書寫下去。
根據2018年11月份公佈的Q3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的各類互聯網服務佔總營收的比例只有10%不到,而手機業務的營收佔比則高達68.8%,證明它目前仍然是一家靠硬體獲利的公司。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同時,考慮到小米將「高端手機」類別定位為2000 元以上的手機,這部分佔比為31%;而800-1999 元的中端機佔比則為57%,導致手機的平均銷售價格只有每部1052 元,證明出貨主力仍然由大量紅米手機構成,你自然不能指望它們能為小米帶來多少可觀的利潤。
雖然在雷軍看來,低毛利也確保了小米硬體產品能夠在市場上有足夠競爭力,這是小米的長期經營策略,但小米也面臨著一些長期風險問題。
其一,當小米不指望靠硬體賺錢,也還沒能實現靠互聯網服務和MIUI 平台獲得主營收的時候,意味著它很難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研發項目中,這會影響對創新技術的掌握,也無法打造足夠差異化的產品。
其二,小米依靠性價比策略獲取的用戶,是否願意持續為軟體服務進行付費,以幫助小米完成足夠的變現的目標?如果小米想走上和蘋果相同的靠服務盈利,那麼就必須要吸引一批付費意願更高的用戶群。
其三,是小米的互聯網模式在海外市場還能否行得通。這部分關係到應用分發和流量的生意在國外主要被Google 拿走,而小米則只能和其它Android 廠商一樣,變成單純的硬體公司。
如果不解決這幾個問題,反复循環下,只會讓小米逐漸喪失自身品牌的競爭力。
事實上這在2018 年已經十分明顯。面對手機行業增長乏力的問題,華為、OPPO 和vivo 等廠商都已經先後拿出了領先於同行的研發成果,其中不乏有聯合索尼定制的4000 萬像素攝像頭、手勢夜景模式、升降機械結構和屏下指紋等技術。
反觀小米,拋開專利儲備不說,不管是數字系列還是MIX,落地到產品上的技術力表現都十分平淡,多數時候小米只能扮演一個「跟隨者」,而非「引領者」的角色。
顯然,這並非多年跟隨小米的核心用戶們想要的結果,他們更希望小米能夠像初代小米MIX 一樣,在不糾結成本的情況下,做一款足以體現核心競爭力的旗艦手機,而不是僅僅靠著「比別人賣得便宜」來贏得市場。
這也是小米想要實現品牌高端化的必備條件之一。
畢竟,用戶會選擇花更高的價格購買一款高端手機,其訴求很大一部分是由品牌形象和差異化技術力所支撐,可以說更偏感性;而參數、性能等,衡量對比的不過是產品中那些可以被量化的理性數據。
高端市場的蛋糕,並不只有小米想要切一塊嚐嚐
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在中國更是如此。
過去一兩年裡,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排在前頭的廠商,基本都被蘋果、華為、小米、OPPO 和vivo 這幾家所佔據。早在2017 年年底,TOP5 智能手機品牌就已經從中國拿走了超過80% 的市場份額。
到了2018年底,留給那些中小品牌的市場份額僅為12.2%,比2017年24.4%的比例更少。
這樣的環境下,各大品牌基本已經完成了對市場現有用戶的收割,守住自己的那部分市場份額是身處存量市場的基本策略,但如果想要繼續獲得進一步增長,則意味著要從其它品牌手裡搶用戶。
另一方面,原有的老用戶也會表現出對品牌升級的需求,雷軍在2015 年已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其它品牌也有同樣的情況出現。
去年vivo的產品經理便告訴愛範兒,已有調研數據印證,相當大一部分正在使用中端vivo X系列手機的用戶,處於想要「消費升級」的狀態,而推出vivo NEX,也是為了能更好地承載這部分想要升級的用戶。
對於小米來說,問題就在於它能否在守住原有核心用戶群的同時,又將自己的一部分用戶轉換為高端用戶,而不至於被其它品牌的產品搶走?
這需要小米做到從低端、中端再到高端的全價格段沒有疏漏地覆蓋,但難免會出現以下克上,內部產品定位互相矛盾的情況,這在小米過往的發展中已有過先例。
如今,雷軍希望靠分品牌運作來解決這個問題。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一個月前,雷軍宣布將紅米作為獨立品牌進行運作。今年新發布的紅米Note 7已經沒有再在後背刻上小米的「MI」標誌,而是全部換用了「Redmi」的新品牌Logo。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所有和性價比有關的產品應該都會下放至紅米,這也是讓小米這個品牌能夠徹底擺脫定價上的束縛,全力衝擊更高價位段的市場的前提。
往後,「1999 元」這個數字,應該只會出現在紅米手機的發布會上,而不再屬於小米了。
另一邊,背靠華為的榮耀已經靠品牌獨立獲得了高速發展,這個原本為了抗衡小米模式而生的手機品牌,最初要解決的便是華為無法觸及年輕用戶群的問題。如今兩者在品牌和產品運作上完全獨立,也有著各自的中高端產品線,但會共用部分供應鍊和技術。
此外,OPPO 和vivo 這兩家在中國排名TOP5 的手機品牌,也開始佈局自己的子品牌戰略。發展至今,它們所面對的人群,顯然已不止是三四年前只喜歡小鮮肉明星的線下賣場用戶,也同樣要照顧到那些更看重配置、性能和UI 界面的參數黨。
在海外市場,OPPO 已經啟用了名為Realme 的新系列,主要也是為了和小米在印度市場抗衡;而vivo 幾天前剛剛官宣的iQOO 品牌,也將配置和性能這些以前鮮少會提及的信息,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
在三星失勢、蘋果遇阻的2019 年,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品牌,將目光投向4000-5000 元以上的手機市場;而對原有品牌進行剝離和分割,也是試圖通過一個全新形象,吸引那些對價格不敏感、且更看重技術力的高端用戶群。
這個原本被視為遙不可及的王者段位,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們下一個兵馬必爭之地。5G 時代將很快抵達戰場,鹿死誰手,且看來年分解。
消息/圖片來源:ifan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