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上路近25年,制度恐有重大變革。民眾繳一點點保費就看遍大小醫院、做遍各種檢查,甚至有不少人閒來沒事就去「逛醫院」,拿了一堆藥又不吃,造成大量醫療浪費,屢遭詬病。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天表示,為杜絕浪費,擬透過3方向推動使用者付費,包括藥品部分負擔從200元吃到飽改為定率制、增收檢驗檢查以及癌藥部分負擔。
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受到保費調降、人口老化、新藥給付等因素影響,健保財務收支自2017年起首度出現短絀新台幣98億元,2018年擴大為266億元,去年再擴大為336億元,最快明年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必須依法調整費率。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近日再度拋出「使用者付費」概念,提出3大改革方向,盼杜絕不必要的醫療浪費,包括藥品部分負擔不再採200元吃到飽的定額制度,而是定率制;檢驗檢查也擬按比例收取部分負擔;昂貴的癌症新藥可能也不再由健保全額買單,癌友也需自行負擔部分比例,並訂定負擔上限。
李伯璋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現階段健保財務狀況入不敷出,即便健保署已透過分級醫療、雲端藥歷、上傳檢驗檢查報告等方式節流,不久的將來還是會面臨錢不夠用的窘境,但光靠提高保費,卻沒有改善醫療浪費,健保財務缺口永遠也補不起來。
目前藥品部分負擔是採定額制,藥費超過100元者,以20%計算後以定額收取,上限為200元;未來若取消上限,民眾需自行負擔金額為47.88億元。
至於檢驗檢查如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目前民眾不用負擔任何部分負擔,107年花費的醫療費用高達706億元(以1點1元推估);未來若以20%定率計算,民眾需自行負擔金額有106.04億元。
李伯璋指出,目前檢驗檢查、藥費占健保醫療支出比例高達74%,醫事人員獲得的醫療給付也愈來愈少,未來若導入使用者付費概念,不僅民眾會思考是否要多拿不必要的藥品、做不必要的檢查,醫師也需善盡告知檢查必要性,避免增加輻射線暴露風險。
李伯璋認為,該花的錢還是要花,例如癌症新藥、C肝新藥等,未來若能有這些財源挹注,可望給付更多癌症新藥,對於不常看病的民眾也較公平;他也強調,未來討論相關措施時,一定會將弱勢、重病、罕病族群納入考慮,訂定配套措施,但仍有待進一步討論才會定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