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雅棠、邱宜君/台北報導
七十多歲紀老闆與太太在新莊地區經營中藥行四、五十年,近幾年,因年紀大、身體不好,希望卅多歲的女兒繼承祖業,學習中藥炮製技術,當時承繼法令混沌不明,女兒無法接手,只好收掉藥行,藥櫃全部頂讓給同業。
二十年前,台灣約有一萬五千多家中藥行,有如社區好鄰居,但現在只剩七千多家,紀老闆中藥行就是典型個案,談及自家中藥行就這樣沒了,他紅著眼眶。
相較之下,北市中藥商公會理事長、同心堂藥行老闆張茂楠就幸運多了,六十幾歲的他經營中藥行卅多年,去年八月衛福部頒布解釋令,明訂同一中藥行有兩年以上經營經驗且修習特定中藥課程滿一六二小時,可申請原地址中藥行接班人,讓他兒子有機會接棒。
張茂楠說,「衛福部像是開了個小門」,但這項解釋令上路截至今年六月,台北市僅有二三七件申請案,只有卅八件順利通過審核;中藥商每年以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速度凋零,這一代經營者平均年齡六十五歲,以凋零速度來看,緩不濟急。
張茂楠說,調劑需要藥師資格,以保障民眾健康,這些中藥商都能接受,「但具藥師資格者僅憑十六學分、一百多小時的中醫課程,就能學會這些嗎?」張茂楠認為,如果要修法則應把層次拉高,不是僅在藥事法修訂販賣資格認定,否則面對民眾前來「抓藥」,僅能販賣固有成方的中藥商,如何認定依據處方箋調劑,還是販賣中藥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