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約一個月的準備,在最初主網啟動之後,加密貨幣奇亞幣(XCH)正式於5/4開始交易,初始價格接近1600美元,開盤後最高成交價達2500美元,之後雖一路下跌,一度跌破500美元,但後續在約600~700美元價位徘迴,5/5 下午2點官網價格顯示為約650美元。
奇亞幣價位有支撐,而且極具話題性,聲勢驚人,這對於消費玩家來說,購買SSD恐怕會變成是另一波噩夢,就像以太幣礦工把市面上的遊戲顯卡都掃光。而據市場消息指出,受惠奇亞幣題材,存儲大廠威剛的4月SSD訂單暴增4倍,礦工再次正常發揮,擔憂變成事實的機率不低。
綠色比特幣 發展迅速
在此溫習一下,奇亞幣是一種新穎的加密貨幣,它摒棄了主流加密貨幣所使用的「工作量證明」(PoW, Proof of Work),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時間與空間證明」(PoST, Proof of Space Time))作為共識機制。而目前根據官網資料顯示,全網進行奇亞幣挖礦的硬碟空間已經達到 2.11 EiB,約等於 243萬 TB,而在3月底僅有 150 PiB,成長非常快速。
這些硬碟容量都用於存儲P地(Plot),這些P地基本上可想像成101.4 GB的賓果遊戲。每個線上P地的「中獎機會」均等,但是「中獎機率」取決於全網硬碟容量而定。每10分鐘大約發生32個區塊(Block),每個區塊以2個奇亞幣XCH作為獎勵。現在,假設每個P地都存儲在10TB HDD上,那麼奇亞農場將需要約20萬顆硬碟。
來做個國小數學題,假設每顆硬碟的耗電為5 W,由於它們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閒置狀態,因此每天全網預估功耗約為 1 MW,換算成年耗電約為 8.8 GWh。聽起來好像很多,但與比特幣和乙太幣所消耗的電量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據估計,乙太坊目前每年使用約41.3 TWh的電力,而比特幣每年使用109.7 TWh,分別是奇亞的4700倍和12,500倍。
高風險不一定就是高收益
當然,以匯率計算,乙太坊和比特幣的價值也遠高於奇亞,而且奇亞幣若要證明自己是主流加密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交易日很短,而且開放的交易所也不多。具體來說,奇亞幣的首日總交易量約為2700萬美元,而且絕大部分交易集中在小型交易所,據外媒統計的資料,MXC.com約佔整體交易額的64%、Gate.io 約 34.5%、Bibox 約 0.5%。做為參考,Gate.io 僅占所有比特幣交易的約0.21%,而 MXC.com甚至沒有出現在Coinmarketcap的 Top 500比特幣交易所列表當中,換句話說就是目前奇亞幣的風險仍然很高。
外媒估算,若以10TB容量進場,每天約有0.046 XCH的預估收益,因此平均需要43天才能耕種一個區塊;而假設每天進帳 0.04 顆奇亞幣,又假設奇亞幣的價格跌到 100美元,換算就是每天進帳 4~5美元,若擴大規格到10顆硬碟,那每日收益就是40~50美元。而10TB硬碟的市場價格約是 250美元,預估50~60天可以回本。但假設前提是建立在全網容量不會繼續增加,而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進入門檻相對低
相比GPU礦工來說,奇亞幣的進入門檻相對低,而且維護成本與複雜性也低很多。比如同時使用50顆10TB硬碟耕種,其耗電量也僅與單張 RTX 3080 相近。實際上,推薦的奇亞挖礦方法是使用高規格桌機創建P地,然後將所有存儲連接到 Raspberry Pi,以進行低功耗耕作。
不過玩家要注意的是,啟動和運行奇亞農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您的伺服器具有64核EPYC處理器、256GB 記憶體、至少16TB 企業級SSD,則一次可能創建多達64個P地,每組P地創建耗時約為6小時,每天256個P地,消耗 25TB的硬碟容量。
對於具有8核CPU、32GB的RAM和至少2.4TB的企業級SSD,同時創建8個P地應該是可行的。更高時脈的處理器代表可能在4小時內完成創建,也就每天48個P地、消耗5TB的硬碟容量。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數學算一算,好像利潤不錯,但如果儲存產品價格猛漲,上述的數字都要再降低,而且請別驚訝,因為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就像顯卡和其它零組件缺貨,情況可能惡化得比想像來得快。
消息/圖片來源:Tom’s Hardware、BlockTempo、BlockTemp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