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 週二 上午9:52
文/劉光瑩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製造業到底有多擔心缺電?台積電在近期的股東會上,首度鬆口宣示將投入自建天然氣發電機組,表面上看似乎是因為怕供電不穩,但其實背後還有更重要的原因,也可能將引發連鎖效應。
在股東會上談論自購天然氣發電機組,這在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從未發生過。
遇1年3次大停電怕了,建天然氣發電機自救
為何現在要談自備發電機?應該是近年幾次供電吃緊狀況,讓護國神山也急了。比較近的,有去年5月的 513、517 大停電;稍遠一些的,有2017年的815大停電。
台積的緊急備用電源,以往很少派上用場。業界人士指出,台積的備用柴油發電機,過去每年啟動一次都嫌多;但在去年,卻因為供電吃緊頻仍,在政府要求下而啟動發電機多達12次。
這新一波對電力的需求,除了來自於半導體業讓電力需求大成長,更關鍵的,其實是國際供應鏈對減碳的要求。
而這兩年的環境變化,不可謂不大。負責與台積電洽談發電機的台灣代理回想,2年前他曾向台積電簡報,15分鐘內能快速起停的發電機組,可以在能源轉型過渡期,提供必要的彈性。當時,對方顯得「興趣缺缺」。
自建天然氣發電機,要投入的成本大約是一般柴油發電機的2倍,還得考慮供氣管線、環評等等問題,對台積電而言,沒有積極考慮的迫切性。
然而,過去1年內的3次全台大停電,推了一把。今年2月,台積電又安排台灣代理做簡報。3月初的全台大停電後,雙方接洽更頻繁,甚至要求進行更細部的規劃。
台積電考慮建置天然氣發電,供電穩定當然是主要考量因素,但排碳有價,也是關鍵原因。
在桃園的大園工業區,就可窺見端倪。大園汽電共生廠,廠房鐵捲門緩緩拉開,3台引擎發電機轟隆隆運轉聲,幾乎要震破耳膜。它們供電力以及蒸汽給大園工業區的企業使用,有多餘的電再賣給台電。
重油改天然氣,減碳、減空污又省成本
儘管這3台裝置容量10MW的發電機,已有20年歷史,今年5月才剛改裝完成,從燒重油改成燒天然氣,牆上掛的黃色天然氣管線,還透著新氣。
用了20年的重油發電機,為何要改裝?跟工業煤改氣的政策相關。大園汽電總經理張世陽說,大約7年前,中油天然氣管線從台中一路接到大園,就在電廠的大門外,就知道「時機已經到了」。
5年前,佔大園汽電超過4成股份的正隆集團大力推動ESG,減碳成為各部門共同目標,於是大園汽電決定要把機組「油改氣」。
共30MW的重油發電機組改為燒天然氣,以同樣發電量來說,可減碳3分之1。氮氧化物降低8成5,硫氧化物更從300ppm降到零。改機組,不只能減碳,更減空污。燃料成本也天差地遠,尤其在現在這個時候。
台積電宣示將自建天然氣發電,凸顯當前用電環境的兩大變化:
第一:供電恐愈趨不穩,自力救濟企業變多
自備發電機,將更加成為顯學。「很多人開始運柴油進來了,」科學園區公會秘書長張致遠去年受訪時說,在去年5月2次停電後,他聽說科學園區許多用電大廠,紛紛準備柴油發電機備用。
「上次看到這麼多廠商準備柴油發電機,是921大地震之後,」他說。根據國發會公佈的淨零路徑,2050年的再生能源佔比會到6成,能夠快速起停的發電機組,會扮演跟再生能源互補的重要角色。
第二:減碳為王,天然氣取代柴油已成趨勢
隨著減碳有價與碳費考量,燃燒重油或燃煤的發電機組改為天然氣,再也不只是電力業者的專利,而已經擴及一般製造業的緊急用電需求。
然而,天然氣的取得條件比較嚴苛,必須要靠近管線,否則運輸又會是一大頭痛。在台積電新廠所處的南科園區,已經有中油從永安接收站來的輸送天然氣管線,可說條件俱足。
儘管天然氣發電機設備成本將近柴油發電機的2倍,但在發電成本低,供電穩定,又有減碳需求的當下,投資的誘因大增。
只不過,企業自備發電機,通常是在印度或緬甸等基礎建設較不發達的國家,才比較常見。在電網系統完整,電力市場又高度自由化的國家,工業客戶往往不需自力救濟,而是由電力業者去煩惱。台灣電力穩定供應的責任,卻是由台電一肩扛起。
在能源必須轉型,電價漲不了、台電也難以迅速擴充發電廠的情況下,台灣企業邁入了用電自力救濟的新時代。台積電算是開了第一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