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外媒選出ATi+AMD史上失敗的5款顯示卡 用過嗎?認同嗎?

 

於顯示卡歷史中,AMD帶來過不少經典產品,圈粉無數。但與此同時,亦有一些GPU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它們是反面的。

日前,有外媒彙整了幾款所謂AMD(ATi)歷史上令人失望的幾款顯示卡,你用過幾款?是否認同?

Radeon 8500

2001年發表,當時被視為NVIDIA GeForce 3的強勁對手,299美元的價格亦較GeForce 3 Ti 500便宜50美元。然而,發表之初,250時脈版本的驅動老毛病當時仍未解決,給玩家留下了效能十分一般的印象。

據外媒說法,Radeon 8500於某些遊戲中的實際效能甚至僅有GeForce 3 Ti 500的一半,儘管3DMark 2001跑分倒是很高。但糟糕的驅動優化,綜合下來只能看齊GeForce 3 Ti 200,然而後者還不到200美元。

儘管後續的Radeon 9000替ATi挽回顏面,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有Radeon 8500的襯托。

Radeon R9 390X

坦白而言,2006年AMD與ATi合併後推出的顯示卡表現皆不錯,雖然HD 3000/6000仍可以批判一下,但亦是瑕不掩瑜。2013年的R9 290X更是完成對GTX 780的漂亮反擊。

然而,AMD最終倒在女友GlobalFoundries的28nm製程上,後續開始瘋狂馬甲戰略,導致R9 300系列顯示卡除了換殼啥也不是。

測試顯示,R9 390X於1080P遊戲中僅能勉強追上GTX 980,但NVIDIA尚有恐怖的GTX 980 Ti。R9 390X更糟糕的問題在於功耗奇高,不僅接近GTX 980的兩倍,相較R9 290X還高出100W。

Radeon R9 Fury X

2015年推出,Fiji核心採用第三代GCN架構開發,還配置了4GB HBM記憶體,當時可謂雄心勃勃,甚至公版卡皆直接上了液冷。

但是,同樣於649美元價位,GTX 980 Ti與Fury X遊戲表現相差無幾,極限效能方面,NVIDIA尚有不可一世的TITAN X,儘管貴了350美元,玩家仍願意買帳。

Fury X另一問題是糟糕的超頻表現,可能礙於核心製程及沒有吃透HBM記憶體,超頻效能非常差,想要摸到10%異常困難。反觀GTX 980 Ti,可以輕鬆超頻20%,進一步釋放效能潛力。

Radeon RX 590

RX Vega剛剛取得一點成績,AMD即又開始玩起中階馬甲卡。雖說RTX 20系列亦有嫌疑,但光線追蹤被NVIDIA包裝成人無我有的新賣點。

RX 590存在的理由似乎僅僅是為了填平RX 580與Vega 56較大的效能鴻溝,但換湯不換藥,意味著RX 590本質是RX 580超頻,而RX 580本質是RX 480超頻,此導致RX 590功耗達到了225W,相較RX 480高出75W,甚至較Vega 56亦高。

Radeon VII

面對RTX 2080戰全家的尷尬,AMD倉促推出了有著全球首款7nm製程遊戲顯示卡之名的Radeon VII,但其本質無非是資料中心產品Radeon Instinct MI50的”減配”而已。

從絕對效能來看,Radeon VII與RTX 2080的確可以一戰,但優勢亦很微幅,甚至於部分遊戲中打GTX 1080 Ti還有點力不從心。

Radeon VII另一問題是產能及成本,當時生產7nm GPU與配置16GB HBM2記憶體,讓AMD於中前期幾乎是賠本賣。而好不容易成本降下來了,RX 5000系列亦推出了,RX 5700 XT可以達到Radeon VII九成效能,價格卻僅僅一半。

訊息來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