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 Synology 最新的無線分享器 RT2600ac ,算起來 RT2600ac 跟先前的 RT1900ac 是師兄弟,RT1900ac 初試啼聲之時,除了有些驚嘆 Synology 不光是在儲存領域有一片天,更有實力進軍無線分享器的領域內,而且與一般操控邏輯不同的 SRM 管理介面也引起了諸多好評。
緊接著在 2016 年底發表的 RT2600ac 則支援了 802.11ac wave 2 規範,還比 RT1900ac 多了一根天線,CPU 時脈跟記憶體容量比起來也提升了不少,連USB 硬是多了一個,RT1900ac 只有一個 USB 3.1 Gen 1 連接埠,但 RT2600ac 不光是有 USB 3.1 Gen 1,還硬是多了一個 USB 2.0,各方面看起來 RT2600ac 應該就是 RT1900ac 的規格升級版,實際上使用後我也認為這個論述沒有太大問題。
▼外盒低調到不行的 Synology RT2600ac 無線分享器。
▼簡單介紹一下,處理器是高通 1.7GHz 雙核心處理器、網路為雙頻(理論速度相加)2.53Gbps、MU-MIMO 多用戶多出多入技術。
▼底部有深入的硬體規格介紹。主要強調有線網路支援雙WAN技術,未啟用時就是一般的一入四出,啟用後會將第一個 LAN 轉成 WAN ,變成二入三出的形式。此外就是無線網路規格與硬體周邊連接埠等資訊。保固則是兩年。
▼當然看到 Made in China 也不算太意外,現在很少 3C 產品不是中國製造。
▼還沒插天線前看起來低調許多。造型方正,頂蓋處可以見到相當大面積的散熱孔,以及刻意凸顯 Synology 字樣的三道折線。
▼側面可以隱約看到有個固定的支架把機體撐起,支架本身不是額外安裝上去,也不能拆下。
▼倒過來可以看到兩根尖尖的支架。
▼想把分享器掛上牆壁也不擔心,因為背後還留著壁掛孔
▼其他還包括快速安裝指南。
▼變壓器跟網路線。
加強無線網路規格,速度更上一層樓
RT2600ac 型號中有 2600 字樣,我認為這應該是指 ac2600 的意思。比起 RT1900ac 官方介紹強調他的易用、Wi-Fi 訊號穩定可靠,RT2600ac 反倒強調了網路連線速度的部分。
至於 ac2600 並不是說連線速度高達 2600Mbps,而是把 2.4GHz 理論傳輸速度每秒 800Mbps,加上 5GHz 理論傳輸速度每秒 1733 Mbps 所得到的數字而來,兩者相加後得到 2533 的數字,進位至整數就是 2600。
▼802.11ac wave 2 主要的變更是加入了 MU-MIMO 的支授,這個名稱跟 MIMO 很像的技術除了具備了多輸入多輸出的連線模式,還讓多個連線的使用者可以同時在不同頻道傳輸資料。進一步增加資料吞吐量,達到速度增加的結果。
▼Wave 2 同時也加大了頻譜範圍到 160MHz,有助於網路速度的提升。從 RT2600ac 的設定頁面中可以看到已經可以選擇「20/40/80/160MHz」。
視窗化管理介面 SRM 極易上手
很多玩家都知道 Synology 在做無線分享器前是做 NAS 的台灣大廠,從先前推出過的 RT1900ac 中,可以注意到 Synology 把 NAS 的管理介面體驗照搬到分享器上,還取了個 Synology Router Manager (SRM)這樣的名字來介紹它。
很多人都稱讚 SRM 把無線分享器的管理介面變得更不一樣,但更深入去探究,不難見到 SRM 其實源自於原本 Synology NAS 所採用的網路管理系統「DiskStation Manager(DSM)」,不管是圖形化的介面,開始選單與管理視窗的操控,SRM 都跟 DSM 毫無疑問是系出同門。
▼SRM 主要是從 DSM 發展而來,登入介面基本上是同一個風格。
▼圖形化介面,停在角落的開始按鈕,桌面的圖示,如果沒看到上面的網址列,可能還會以為這是一套Windows 作業系統。
▼每一個設定頁面都是一個視窗,可以放大縮小關閉,也可以拖拉。
▼也跟 DSM 一樣可以換換桌面換心情,以無線分享器來說實在是很少見的一項功能,但在 NAS 卻是許多大廠都有這個功能。
在前代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網路規格
外觀上,RT2600ac 擁有四根天線,除了背面的兩根,還在左右測各裝一根。
前一款的 RT1900ac 還附贈了立架讓分享器可以直立起來,增加機體散熱效率,但到了 RT2600ac 反而沒看到這個配件,僅依賴原本就有的兩個固定支架墊高機身,從這點推測,RT2600ac 在功耗跟發熱量上都比起 RT1900ac 有更好的表現。
事實上,RT2600ac 也並沒有比照 RT1900ac 採用 Broadcom 處理器,而是使用了 Qualcomm 的方案。這或許就是規格提升但廢熱沒有增加太多的原因。
▼網路孔分別以藍色跟黃色標示 WAN 與 LAN ,另外可以看到電源按鈕、電源孔、USB 2.0 以及金色的無線天線接入點。
▼原廠的天線規格為 4.5dBi (2.4GHz)、3.6dBi(5GHz),共有四根。
▼分別裝在左右兩側各一根、後方兩根。
▼至於怎麼擺訊號比較好?大概就要讓大家自己去琢磨了。
SmartWAN 雙網不怕斷線,還能夠加速
接著看到其他規格,RT2600ac 跟 RT1900ac 同樣具備了 1 WAN 4 LAN 的有線網路配置,也具備了USB 3.1 Gen 1 埠和 SD 卡槽。
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 RT2600ac 多了一個 USB 2.0 埠,以及能夠將 LAN1 轉成 WAN2 的雙 WAN 功能,因應雙 WAN 功能的增加, RT2600ac 在機身正面的燈號顯示上,也可以見到 WAN 2 的專屬燈號。
而 RT2600ac 同樣具備了 RT1900ac 就有的 Smart WAN 功能,玩家可以配置兩條網路通道作為負載平衡之用,在其中一條對外網路出現問題時,也能進行容錯移轉,維持網路不斷線的目的。
而雙WAN功能除了對應原有的有線網路之外,也能讓實體網路與 VPN 網路彼此搭配,更能讓寬頻跟行動網路如3G 跟 4G 一起配搭。雖然技術本身有一定的使用門檻,但加入這些應用後可以說是擴充了家庭使用的範圍,對於有辦理吃到飽網路的玩家也可以利用此功能,將自己的行動網路設定為第二個網路來源。
▼雙 WAN 主要指的是把圖中 LAN1 的黃色孔轉成跟藍色 WAN 1 孔一樣的功能,也就是能接入網路,兩條網路除了可以讓網路速度進一步加快,也可以讓其中一道網路出現問題的時候,由另一條備援。
USB 串起檔案與印表機分享
雖說以家用的考量用不到這些花俏的規格,但考慮到辦公室使用的話,額外的 USB 可以方便調度,不管是要插印表機分享給辦公室同是用,還是插隨身硬碟分享檔案都能兼顧使用。
不過最近許多人發現到 USB 3.1 Gen 1 會和 2.4GHz 頻帶出現干擾,因此,RT2600ac 預設會在 USB 3.1 Gen 1 同時使用的時候提示會有干擾,而將 USB 3.1 Gen 1 降為 USB 2.0 使用。
當玩家將 SD 記憶卡插入 RT2600ac,或是將 USB 隨身碟、隨身硬碟一類的東西插上 USB 埠,系統也都能將儲存空間用在 RT2600ac 內部的軟體服務上。
▼Synology Rt2600ac 主要有兩個 USB 埠,分別為位於此處的 USB 2.0。
▼及另一個位在側面,跟 Eject 紐放在一起的 USB 3.1 gen 1 埠。但為了避免 USB 3.1 Gen 1 影響 2.4GHz 無線訊號的穩定性,分享器會建議玩家將 USB 3.1 Gen 1 降速為 USB 2.0 使用。
▼雖然平放時不容易察覺,但前側其實藏有一個 SD 卡插槽供使用者插入記憶卡。
▼另一邊可以看到 RT2600ac 字樣,一樣是個不把機器掀起來就不容易發現的細節。
▼試著插入一根 USB 3.0 64GB 隨身碟,系統第一時間抓到正確的容量,以及檔案系統。
▼如果想要替儲存裝置重新格式化也沒問題,格式化功能在一般分享器上比較少見,不過對於做 NAS 起家的 Synology 來說卻是小菜一碟。可格式化的檔案系統以 EXT4 、FAT32 為主。
▼格式化成功後,就會看到裝置被掛載起來,在控制台可以直接指派使用者權限。
▼有了儲存空間後,一系列與儲存有關的服務就可以打開來,像是 Windows 檔案服務(SMB,或稱 Samba),Mac 的 Time Machine 備份服務。
▼當然也有 FTP 服務,透過網路就可以把自己的檔案分享給其他朋友。
▼為了避免 IP 太難記,Synology 自家的 QuickConnect 服務跟動態DNS就是大家的好幫手。
▼內建的動態DNS服務供應商相當多,一般廠商多半就是附個 no-ip 或 dyndns(現為Dyn) 的服務。
智慧連線功能輕鬆切換雙頻
在 802.11n 時期就有許多無線分享器主打雙頻功能,2.4GHz 干擾多,但涵蓋範圍大,5GHz 干擾少,但涵蓋範圍小。RT2600ac 不但具備雙頻,還具備從 RT1900ac 而來的智慧連線功能。
在設定介面中啟用此功能後,無線網路 SSID 就不會被切分為 5GHz 或 2.4GHz ,而是取成相同的名字。
當使用者較靠近 RT2600ac 時,會被切換到干擾較少,速度能跑好跑滿的 5GHz 頻帶,如果使用者離 RT2600ac 有些距離,就會被切換到覆蓋範圍大,但干擾也較多的 2.4GHz 頻帶。
盡可能讓玩家兼顧到速度跟距離的需求,也減少複雜的設定,讓玩家輕易遊走在兩種頻段的特色中。
▼Synology RT2600ac 具有原廠規劃的智慧連線功能,使用者只需要連上 SSID ,分享器會判斷使用者的訊號品質或訊號負載程度,來選則切換至 2.4GHz 或 5GHz。
另外,「將 USB 3.0 裝置降速以減低對 2.4GHz 訊號的干擾」的選項個人建議是勾選,如果使用上不需要注重 2.4GHz 的連線品質,也可以直接勾消,恢復 USB 3.1 Gen 1 原有的速度。
▼智慧連線預設由系統自動判別訊號品質,如果玩家有興趣進一步研究,也可以自己根據自家環境來調出最適合自己的使用環境。
多款 App 顧及各種面向應用
在還沒開發家用無線分享器產品前,Synology 已經是 NAS 領域的大廠。
除了 NAS 上的軟體應用外,在行動裝置上也有不少著墨,例如著重在影音與相片上的 DS video 與 DS photo,在 RT2600ac 上,一樣可以看到對應的 App,只是受限於 RT2600ac 本身適用的軟體套件並不如 NAS 一樣完整,主要著墨在雲端備份與下載檔案等功能上,像是前面說到的DS video 與 DS photo 主要就是 NAS 專用的 App,而無線分享器的部分則是 DS router 對應分享器管理,DS get 對應抓檔,DS cloud 對應雲端同步資料的部分,DS file 則是檢閱儲存空間中的檔案,並透過手機存取。
▼Synology 過去為自家 NAS 開發出多款手機 App,從 NAS 系統衍生出來的無線分享器也適用部分 App。
其實玩家們不難發現,整體服務雖然圍繞在無線分享器而展開,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原本已經開發給 NAS 使用的手機軟體。
可以說 RT2600ac 本身就是從 NAS 的思維去規劃的一台無線分享器,管理介面延續 NAS 上的 DSM 視窗化操控邏輯,套件軟體則是精簡原本 NAS 可用的軟體,將功能限縮在連線、翻牆(VPN)、輕度的抓檔及備份等範圍內。而這些正是主流無線分享器會去思考的功能取向。
▼DS router 是個方便玩家用手機去調整分享器設定的 App。
▼從 DS router 的介面中,可以第一時間確認目前上下載速度,連線中客戶端,也可以直接對 RT2600ac 執行重新開機。
▼Cloud Station Server 主要提供 Cloud Station Drive 與 Cloud Station Backup兩個服務,前者是雙向的即時備份,後者是從客戶端單向備份至 RT2600ac 中。
▼Cloud Station Drive 基本上就跟大家熟悉的 Dropbox、OneDrive 一樣,只要把資料丟進指定資料夾,軟體就會第一時間透過網路傳到分享器上的儲存空間。
▼手機版可以透過 DS cloud App 同步資料至雲端。
▼每隔一段時間, Cloud Station Drive 就會幫玩家自動比對並更新備份。
▼至於 Cloud Station Backup 就不是雙向備份,而是單方面備份至分享器。
▼初次設定時會詢問要備份哪些資料夾。
▼備份設定日後都可以改,這邊設定完了就會立刻開始備份。
▼所有存放在客戶端的資料都會複製一份到分享器,不同於 Cloud Station Drive 的是,Cloud Station Backup 只有客戶端備份至網路,而 Cloud Station Drive 除了可以從客戶端備份至網路,還能即時從網路還原回客戶端。功能等同於 Dropbox 那樣。
連線快速,功能齊備,中高價位最佳分享器
買分享器的人通常只想著兩種用途,一種人認為可以連線就好,802.11n 時期的機器就能滿足需求,這類人對於分享器要求不高,重點是性價比,好用不斷線;另一種人就比較講究,除了要有速度,還要有更多的功能。
802.11ac wave 2 對於這個類別的人來說就是一項購買時會考慮的因素。另一方面可能還會將分享器當作輕度使用的下載機,基本支援 BitTorrent 外,若還支援個 eMule 就會加分。除了會下載,最好是還能充當一個備援性不比 NAS 強,卻可以做為一些資料的額外備份選項的用途。
▼Download Station 除了支援 BT、FTP、eMule,還支援迅雷、快車、騰訊等中國主流的下載服務。
雖然 802.11ac 仍然有著傳輸距離不遠的困擾,要達到理論速度除了需要有設備如網路卡的配合,還需要有個無線訊號干擾少的環境,以及距離分享器夠近的距離。
但對於熱愛嘗鮮的玩家來說,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們去嘗試新技術的熱忱。對家庭使用者來說,Synology RT2600ac 本身單價較高,對於人數不多的家庭來說並不是個高性價比的選擇,但對於中小企業需要同時近百人在會議室內享有優質無線網路品質,Synology RT2600ac 會是個可供參考的選擇。
智慧連線技術能讓靠得近的人吃到干擾較少,速度更佳的 5GHz 無線訊號,靠得稍遠一點的人仍然吃得到訊號品質普普,但涵蓋範圍廣的 2.4GHz 無線訊號。
來源出處:電腦王阿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